引言
广东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其早稻收割工作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广东省通过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实现了早稻的高效收割,不仅提高了产量,还降低了损耗。本文将揭秘广东早稻高效收割背后的成功秘诀。
一、推广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
- 优良品种的推广:广东省农业部门积极推广25个优质高效水稻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抗病、抗倒伏、产量高等特点,为早稻的高产奠定了基础。
- 种植技术的改进:通过改进施肥和灌溉技术,适时早收等措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机械化收割技术的应用
- 收割机械的普及:广东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达75.3%,其中机收率超过93%。收割机械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
- 机收减损技术的推广:广东省农业部门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使操作员掌握标准化科学操作,将水稻百斤损失率从6%降至不超过3.5%。
三、智能化农业技术的应用
- 智慧农业平台:广东省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水稻生长情况、土壤、光照、虫情病害等信息的实时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 无人机应用:无人驾驶农用机的应用,提高了收割效率,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 农机服务组织:广东省农机服务组织是早稻抢收的主力军,提供收割、烘干、运输等一条龙服务。
- 代烘干社会化服务:通过代烘干社会化服务,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减少产后损失。
五、政府政策的支持
- 奖补政策:广东省对机收减损低于3.5%的机手进行奖补,形成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机手增收的良好格局。
- 技术培训: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线上线下培训,提高基层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手的技能水平。
结论
广东省早稻高效收割的成功,得益于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的推广、机械化收割技术的应用、智能化农业技术的应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这些成功秘诀为我国粮食生产提供了有益借鉴,有助于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水平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