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水环境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措施,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理让水体恢复清澈。
水体富营养化的含义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含有过多的氮、磷等可溶性营养物质,导致水体中的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虾等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水体富营养化可分为天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两种。
治理措施
1.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清除污染物,包括疏浚、外源截污、引流冲污、机械除污、人力捕捞除污等。疏浚是最常见的方法,通过清除底泥沉积物来降低营养盐含量。
2.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包括凝聚沉降和用化学药剂杀藻。例如,铁、铝、钙等物质可以与水体中的磷酸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沉淀物,从而降低水体中的含量浓度。
3. 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大型水生植物如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等可以吸附、转化、降解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和悬浮颗粒。
4. 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通过恢复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如沉水植物,来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总磷、总氮含量。沉水植物能够净化水质,纳污能力强。
成功案例
案例一:中心城区二级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工程
该项目通过生物强化治理措施,利用生物制剂Bacto-Zyme 1011系列生物复合酶、Eama-11系列生物抑藻剂、DC-BZ【I型】蓝藻溶解酶等,快速消除黑臭和蓝藻问题。同时,通过Bpa-1017系列微生物净水剂改善水质,提升水环境。
案例二:惠州西湖水生态修复
惠州西湖通过恢复沉水植物群落结构,从以浮游植物为主导的藻型湖泊转变为以沉水植物为主要初级生产力的草型湖泊。水体透明度提高,总磷、总氮含量分别降低54.50%和52.70%。
总结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需要综合考虑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修复等多种方法。通过以上成功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有效的治理措施能够让水体恢复清澈,为人类提供清洁的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