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早稻作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早稻种植技术不断革新,亩产翻倍已不再是梦想。本文将通过几个成功案例,揭秘早稻种植的秘诀。
案例一:江西“优质晚稻早种”模式
背景:江西是双季稻地区,早稻生产是关键。但长期以来,江西早稻品种品质不高,收购价低,农民种植意愿低迷。
解决方案:利用优质晚稻早熟品种进行早稻种植,即“优质晚稻早种—连种模式”。
成效:不仅填补了江西早稻优质米早上市的空白,破解了农民种早稻收益低、种植意愿不强的难题,还为稳定双季稻生产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案例分析:何国太在高安市种植“金珍优早丝”杂交种子,亩产高达1200斤,每百斤卖到140元的好价格。刘龙杰在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龙埠村将种植面积扩大1倍多,500亩早稻亩增300元。
案例二:绍兴“惠优1号”早稻优良品种
背景:绍兴市农科院成功选育出“惠优1号”早稻优良品种。
解决方案:通过上万次杂交试验,选育出具有根部优势、生长优势、穗部优势、节省成本的优良品种。
成效:该品种在江西、福建等地进行广泛示范种植,亩产达575.15公斤,较常规品种增产8.5%。
案例三:浙江“中早39”早稻品种
背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中早39”早稻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
解决方案:在低温、长阴雨等多灾天气下,仍可达到500公斤以上亩产。
成效:浙江粮农实现增产增收,早稻单产三次夺得全国第一。
案例四:江山早稻亩产刷新浙江纪录
背景:江山市种粮大户陈彦福种植的早稻百亩方亩产为749.83公斤,攻关田亩产为754.36公斤。
解决方案:调整管理模式、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成效:刷新浙江早稻亩产纪录。
案例五:我国成功培育双季早粳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
背景:中国科学院成功培育出双季早粳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
解决方案:人工抛秧种植、机插秧种植、直播和抛秧4种栽培模式。
成效:实现了我国双季早粳稻‘零的突破’,填补了双季早粳品种在我国水稻生产中的空白。
总结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早稻种植要实现亩产翻倍,关键在于选用优良品种、优化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科学管理。相信在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动下,我国早稻产量将不断提高,为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