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现实生活中,扶养费纠纷案件并不罕见。当一方因疾病、失业、伤残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时,另一方是否有扶养义务,能否要求对方支付扶养费,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扶养费诉讼的成功之路。
案例背景
2016年2月,胡某不幸重病入院,同年5月,妻子张某诞下儿子小胡7天后,不堪生活重压离家出走,留下病床上的丈夫与襁褓中的小胡相依为命。8年间,这个特殊家庭仅靠低保金和亲友接济维持生计。随着小胡教育开支增加和父亲健康状况恶化,2024年9月,父子俩无奈来到蕲春县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
法律依据
在我国,起诉要扶养费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这些法律规定,以下条件是起诉要扶养费的基础:
- 起诉要扶养费的主体必须是与被申请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劳动雇佣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 被申请人具有稳定的收入,并且有支付扶养费的能力。
- 申请人需要提供证明被申请人具有支付扶养费能力的证据,例如工资单、财务报表等。
- 申请人的请求理由真实、合法,并且有充分证据支持。
扶养费诉讼流程
- 申请人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提供相关证据,证明被申请人具有支付扶养费的能力。
- 人民法院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查,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接受起诉。
- 人民法院受理起诉后,将通知被申请人,要求其履行扶养费的义务。
- 如果被申请人同意履行扶养费的义务,申请人可以与被申请人达成和解,并签订和解协议。如果被申请人不同意履行扶养费的义务,申请人不服,可以继续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如果被申请人拒绝履行扶养费的义务,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例分析
在胡某和小胡的案例中,蕲春县法律援助中心第一时间启动未成年人援助绿色通道,指派横车阵法律服务所主任郑国宏牵头组建援助专班,并迅速展开证据收集工作。援助专班多次走访当事人、见证人,形成完整证据链。在多次联系无果后,经援助律师代理,小胡无奈将生母张某诉诸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判令张某支付小胡自出生之日起至2024年5月18日每月2625元共计252000元扶养费,并按时承担小胡年满18周岁前的后续抚养费用。
2025年1月,该案在蕲春县人民法院开庭。庭审期间,援助律师就抚养义务履行、抚养费用合理性及被告抚养能力等问题与被告方展开质证与辩论。经过近3个小时庭审,法官耐心释法明理,双方在判决前同意达成调解协议:张某支付小胡8年间抚养费共计8万元,分2年支付,2025年1月25日前支付3万元抚养费,2026年1月25日前支付余下5万元。
结语
通过这起扶养费诉讼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法律援助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困境中的家庭得到了应有的关爱和帮助。在面对扶养费纠纷时,当事人应积极寻求法律援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